電視劇《功勳》已經播完六個單元劇,在《孫家棟》還沒播出前,相信觀衆公認幾個單元裏唯一堪稱巅峰水准的,就是毛衛甯導演的《李延年》。
不過,在看完佟大爲和孫俪主演的《孫家棟》後,感覺《功勳》再添神作,質量可比肩《李延年》的單元劇終于出現了。
其實這部劇八個故事裏,有叁個故事題材都極其相似,兩個飛天,一個入海。
入海的《黃旭華》可以排除不談,絕佳題材拍成虛幻愛情片,觀衆的評價基本都是不滿意。
另外兩個飛天之作,先播的《于敏》憑著紮實劇情和雷佳音換臉式的演繹,播出後獲得極高的贊許。
而後播出的《孫家棟》,講的是我國第一枚全國産東風導彈,和第一顆人造衛星研發工作的“大總工”孫家棟那輝煌又艱苦的一生。
因爲又是跟航天人有關的故事,《于敏》珠玉在前,這個單元想要出彩其實並不太容易。
本來就差不多一個時代的人,環境上的艱苦,生活上的困難,工作上的絕密級別,基本也都大同小異。
如果兩個單元劇情相似的地方太多,觀衆也會覺得審美疲勞,所以如何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另辟蹊徑,就得看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了。
在這一點上,《孫家棟》單元比《黃旭華》好太多。
光是面對那些需要忌諱但又繞不開的時代悲劇時,《孫家棟》裏的劇情沒有選擇避而不談,而是把孫老曾經遭遇的不公都演出來了,質量足以甩出《黃旭華》幾條街。
而且從劇中可以看出孫家棟從小家裏條件就很好,所以後來才因爲成分問題一度被撤下總負責人的職務。
即便如此,他婚後的居住條件也十分樸素,沒有誇張到洋樓別墅,夫妻兩人穿得也沒有很摩登時髦,還是很符合那個時代特征的。
其實這部劇的楊文軍導演是個很會運用鏡頭講故事的導演,編劇徐速也很厲害,劇情既隱晦又極其“大膽”,台詞精練,有時一句話就能直戳人心。
甚至可以說,如果僅論劇情,《孫家棟》的格局和細節絕對超越《于敏》,成爲《功勳》的又一滿分之作。
就說一件事,都知道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們都很愛國,愛到可以舍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,只爲大國崛起。
爲什麽他們能放棄唾手可得的功名,還要忍饑挨餓,甚至遭遇不幸,也依然堅持科研工作不動搖?
孫家棟在面對總顧問蓋杜柯夫邀請時給出答案:“做過亡國奴的人,才能明白祖國的意義”。
原來這些人不是生來偉大,而是他們明白,如果他們不把這些苦難全都受了,那麽子孫後代將還有可能再重複他們當年卑躬屈膝,那種沒有尊嚴的日子。
《孫家棟》這一單元從第一集開始,就顯露出與衆不同之處,毛熊老大哥委派來的專家故意寫錯數據這一情節,沒有按照大家常見的橋段那麽演,而是一場對學習者們的考驗。
再者,同樣都有去戈壁灘上執行發射任務,又都遇到駐紮在這裏支援他們工作的志願軍,《孫家棟》並沒有讓他們成爲一帶而過的配角,而是濃墨重彩。
基地工程隊負責人李東海參與過長津湖戰役,他那滿臉的凍傷疤痕,被炮聲震聾的耳朵,丟掉的一只胳膊,看到老鼠時的應激反應,還有那句輕描淡寫的“死了的才是英雄”。
不用再多語言贅述,觀者都能想象得出當年志願軍所面臨的戰場有多殘酷。
然而好不容易活著回來了,又駐紮到這裏開始新的任務,供給還跟不上,每一天都過得很艱難困苦。
更讓人紮心的是,有些戰士曆經千辛萬苦從慘烈的戰場上功成身退,就像把受傷的李東海背下山的小孟,沒想到卻爲了多打幾只獵物改善研究人員夥食,最後犧牲在蒼涼荒蕪的戈壁上。
這些戰士不比科研人員好歹還能收到民衆的鮮花和掌聲,他們默默付出卻無人知曉,李東海依然笑著說“我自願的”,那個年代的人思想是多麽的無私純粹。
當李東海對著一望無際的烈士墓碑吹響口琴時,那種悲壯感太震撼人心。
還有,都說每個英雄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,《孫家棟》沒有把英雄的妻子魏素萍拍成默默隱忍的犧牲者。
魏素萍剛開始對丈夫不顧家不解釋的行爲內心總會有怨憤,不是甩臉色就是把人關在門外,直到撞見聶帥深夜前來找孫家棟,她前後態度的轉變也是讓人忍俊不禁。
總得來說,《孫家棟》真的出乎意料地優秀,五星好評不爲過,值得給一個滿分。
无码欧美丰满熟妇区